六月份的大阪自由行文章還未po完 照片拍了不少 陸續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平安神宮﹞建造於1895(明治28)年 為紀念日本古都平安遷都1100周年
根據前平安京朝堂院建築縮小重建的 但鳥居實在有夠大 只好蹲在地上拍
「大鳥居」則建於日本昭和初期 高24.4公尺 最下面的柱子周圍有11.4公尺
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應天門﹞紅柱碧瓦採用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
京都三大祭祀之一的“時代祭”每年10月22日在此舉行。
屆時 由身著古代服裝的隊列和車馬組成的儀仗隊再現古都風貌
是京都觀光的重要景點(費甌娜多年前有來過剛好碰到祭典還和儀仗隊拍照留念)
平安神宮浩大皇城的昔日威容 鮮豔紅色的殿宇映照著滿地白砂 十分風雅
但很不巧這次去 正殿神苑庭園竟然在維修 殘念 (參觀神苑需要600円門票)
京都市立美術館在平安神宮右側 搭乘市巴士在美術館下車→歩行約5分鐘至平安神宮
京都的「八坂神社」是日本全國3,000多間八坂神社的總社香火鼎盛
地方居民親切的稱呼為「祇園樣」 也有「祇園社」或「感神院」等稱呼
正殿是「神殿」及「拜殿」兩棟不同的建築 是以同一屋頂涵蓋的建築樣式「祇園造」
是日本指定的重要文化遺產 以美之神聞名的美御前社也是觀光重點。
夏日慶典「祇園祭」是京都三大祭典之一 祭典期間 熱鬧非凡。
八坂神社奉祀著「素戔嗚尊」、「櫛稻田姫命」及「八柱御子神」等神明
在日本神話中素戔嗚尊是擊退代表所有災難的「八岐大蛇」拯救了櫛稻田姫命
自古以來 八坂神社供奉的確為「牛頭天王」(據說是佛教的守護神)
在日本則認為「牛頭天王」即是「素戔嗚尊」是十分偉大的神。
舞殿前 可看到很多臺灣來的觀光客 情侶們身穿浴衣一同體驗遊祇園的樂趣
浴衣與和服之分 腰帶的綁法就很簡單就打個結 不需要像和服那樣複雜正式
和服(わふく) 日文原意是“服裝總稱” 但後來專指其傳統服裝
因日本人是大和民族 這個詞的對義詞是洋服
江戶時代以前通常指吳服 是日本的一種民族服飾
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明治時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裝
而與這個詞相對的是洋服(ようふく) 指來自西洋的衣飾
後來此詞的詞意逐漸單一化 通常單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裝
祇園這ㄧ帶是很熱鬧的地方 有賣和服 同時可搭配木屐 包包 腰帶 還有簡單的浴衣
走出八阪神社 參道上的商店街有Hello kitty專賣店很醒目 當然要敗一下小東西囉
在京都的Hello kitty勢必穿著和服 可愛指數破表 讓人愛不釋手 卡哇一捏
經典的 logo 圓圓的娃娃頭 這裡是女性朋友最愛的Yojiya 是很有名的吸油面紙
Yojiya 除了吸油面紙 還有賣很多商品 包括洗面粉、彩妝的粉底、口紅、腮紅等
來到京都幾乎每個女生都要朝聖的地方 商品都不便宜但很少人會空著手走出來(嘻)
祇園作為藝妓花街文化的發源地 而花見小路則是其中的代表
在花街全盛時期光是茶屋就高達700間 舞妓、藝妓的人數將近三千人
時至今日雖已盛況不再 但此地仍然是京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
也只有在這裡才能碰上藝妓的身影 不過時間來的有點早無法一睹其風采
日本藝妓並非性工作者 其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
但在現代中文裡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
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中文譯法
藝伎是女藝人 她們都是多才多藝 言談妙語連珠
能歌善舞 深受達官貴人尊敬和愛慕 在京都能見到舞伎表演
藝妓通常都是晚上出門工作 所以大概傍晚五六點才會出現
這間店家門口掛著小紅燈籠 就表示裡面有藝妓陪客的服務喔
很意外在花見小路碰上阿兜仔旅遊團 聲勢浩大 街道上都塞滿人 真的有點給它煞風景
這裡的街道是祗園街正中南北走向的一條保持了京都歷史古老風貌的著名街道..
十二段家是超人氣食堂 經過時也還沒開始營業 整條小路都是拍照的觀光客居多
沒發現藝妓的身影 卻看到很多日本歐巴桑穿著和服來著 費甌娜當狗仔偷偷拍照存證
花見小路隨處都能看到高級的料理亭與茶屋 交錯的小巷懷有濃厚江戶時代古都風情..
對於喜歡京都的朋友來說 花見小路通街道是體驗京都古代文化精華的必遊之處喔